本网讯 9月27日至28日,“第十二届中国技术史与技术遗产论坛”在我校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下属11个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历史工作委员会、兵器史研究会以及内蒙古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承办,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协办。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景剑峰,我校科学技术史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教授冯立昇,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分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李成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工程史分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王大明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孙烈主持论坛。来自全国2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等参加论坛。

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工程史分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王大明,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传统工艺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教授冯立昇,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梁波,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分会副主任、东华大学教授杨小明,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综合史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孙烈分别作了题为“浅谈工程中的人物”“投掷石球与飞石索:中国远古时期的重要发明”“殖民地科学与满铁中央实验所”“中国何以是工程创造的国度?”“中国原子能与稀土开发的互动(1955—1987)”的大会报告,对技术史中的人物和事件、技术遗产的发掘和研究做了多角度、立体化的勾勒,为新时代传承和弘扬技术遗产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向。
在分组报告环节,与会者围绕水利与交通运输、科技与社会研究、工业史、少数民族科技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外交流与传播、军事技术史等领域进行了汇报研讨,为技术史领域的学术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路。学者们通过详实的史料、创新的视角以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了各个领域中的技术发展脉络及其社会影响。这些汇报不仅展现了当前技术史研究的多元性与深度,也促进了不同院校、不同研究方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技术史学科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闭幕式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柏春、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章梅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安轶、山西大学副教授王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李成智分别作了题为“补课:关于中国学者研究世界科技史的思考”“近代传统工艺技术的科学化问题”“全面抗战时期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的特种工业材料研究”“‘吾道不孤’:张资拱与李约瑟的科史交谊”“开放空域——低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的报告,不仅展现了技术史研究的广阔视野,更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为当代科技创新提供了历史镜鉴。
本届论坛汇聚了众多技术史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技术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不仅加强了各院校、各研究领域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也为技术史学科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图片:燕书羽 文字: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编辑:燕书羽 初审:刘燕荣 复审:云桦 终审: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