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0月17日上午,内蒙古师范大学在赛罕校区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举办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与学理阐释研讨会。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张树军,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杨凤城,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复旦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刘红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洪向华,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王跃,内蒙古师范大学原政治经济系主任阿明布和等专家,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务委员于志永,自治区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武秀珍,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校务委员李红,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吴海山,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俊海,内蒙古自治区党的建设研究会秘书长宿晓春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树林,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军出席会议。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相关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委员、副校长杨玉成主持。

李树林在致辞中谈到,中共党史党建学作为一门研究党的历史、总结党的经验、探索党的建设规律的重要学科,对于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的正式揭牌,不仅是学校在学科建设中的突出成效,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深化党史党建研究、加强相关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未来,学院将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聚焦党史党建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教学研究高地、理论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

杨凤城系统阐释了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的学科性质、历史渊源、学术规范、研究方法和问题意识等。认为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理论与实践,整合相关研究主题,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并在更加丰富的国际视野上、在现实关怀的问题意识中,不断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通过高质量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推动学科繁荣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于志永在致辞中谈到,中共党史党建学是一门研究党的奋斗历程,探索党的执政规律的大学问,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支撑。内蒙古师范大学成立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既是学校党委强化政治担当、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区加强党史党建研究、培养专业人才队伍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希望学院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把牢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服务发展大局,强化人才培养功能,深化交流合作,积极产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服务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共同促进学科发展。

武秀珍在致辞中谈到,内蒙古师范大学作为自治区教师教育的排头兵,在人文社科领域拥有扎实的根基和鲜明的特色。学校此次成立中共党史党建学院,不仅是学校学科布局优化的重要突破,也是自治区高等教育体系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同时对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希望:一要固本强基,夯实育人根基;二要特色引领,提升学科内涵;三要协同创新,汇聚发展合力;四要服务社会,提升育人实效。
会上,举行了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揭牌仪式。内蒙古师范大学与内蒙古自治区党校、内蒙古自治区党的建设研究会、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等单位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张军为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兼职教授颁发了聘书。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张瑞军共同为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揭牌

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军,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校务委员李红,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吴海山,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俊海,内蒙古自治区党的建设研究会秘书长宿晓春,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杨凤城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军为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兼职教授颁发聘书
主旨报告环节,张树军、王跃、杨凤城、王炳林、刘红凛、洪向华分别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观的重要论述精神”“中共党史党建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几个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共党史党建学知识体系建构”“中共党史党建学概念体系构建的思考”“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建构中共党史党建学教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体系化建构”为题作了主旨报告,围绕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的理论创新、体系建构和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研讨,为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力量。

图片:韩占文 文字:刘燕荣
编辑:燕书羽 初审:刘燕荣 复审:云桦 终审: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