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8月21日至8月28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示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我校共有8门课程入选,包括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线上一流课程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线下一流课程3门和虚拟仿真一流课程1门。这是我校继首批、第二批共11门课程获国家级认定以来,在国家级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至此,我校国家级“金课”总数达19门,彰显了学校以课程改革为引擎,深化教学创新、赋能教师发展、夯实立德树人根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成果。
内蒙古师范大学获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名单

自2019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出台《内蒙古师范大学一流本科行动计划(2019—2022年)》,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为核心抓手,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取得了较好成绩。
强化专业筑基,夯实学科支撑。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形成了“崇教、重文、强理、拓工、兴艺”的高水平学科发展体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包含全区唯一的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2025年入选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试点院校(全国师范院校唯一),成为“铸牢”研究的国家级力量。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8个,自治区一流拔尖培育学科4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18个,有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等省部级科研平台56个,为一流本科建设提供了坚强支撑。80个招生专业中,师范专业47个,占比58.7%。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2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8个,覆盖基础教育所有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其中师范类专业5个。国家级及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各1个,均为师范类专业。
铸就育人高地,擘画发展蓝图。学校已完成18个师范类专业的二级认证,数量居全区之首。旅游学院(金通民航学院)于2021年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是自治区唯一一所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的高校。2021年6月《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推广学校师范生“双选”实践教学改革经验做法,同年该成果入选自治区改革优秀案例。学校17项成果获2022年自治区教学成果奖,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数量均居全区高校首位。2023年获批自治区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明安图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2024年圆满完成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推进新时代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两部教材被推荐参评国家级“十四五”规划教材。学校出版《语文教学论》等26部教育学二学位系列教材,影响广泛。《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等17部学科教学设计新形态教材,充分彰显了学校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师教育教材一体化建设的新理念,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与时代价值。2024年12月,《中国教育报》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创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题,报道学校“六有、六创、六带动、六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创新模式。近五年,在各类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和学科竞赛中共获国家级奖项260项、省部级奖项311项。
强化就业机制、提升育人质量。充分发挥书记、校长“一把手”引领示范作用,校院两级同向发力,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工作理念,持续推动“就业质量攀升工程”,打造“全过程就业育人”体系,充分发挥“校院工作一体化”模式,聚焦培养关、服务关、协同关,多措并举全力推动“政、企、家、校”协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初步形成了抓“高质量就业”有行动、抓“访企拓岗”有机制、抓“跟踪调查”有成效、抓“招就联动”有措施、抓“就业育人”有特色的“五强化,五推进”工作格局。
深化数智融合,兴教强疆育人。立足教育强国建设规划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在全区率先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行动方案》,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北疆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引擎。2024年12月,《基于“内师在线”平台的人工智能教学管理新范式》获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首届数字教育示范案例活动的优秀案例。2025年1月,《中国教育报》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以数字化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为题,报道我校数字化教育教学建设经验。学校重点实施《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行动方案》,以“内师在线智慧教育管理平台”为核心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科教学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功能为支撑,重点推进微专业、AI课程、数字教材,着力实现“通识+专业+实践”AI课程矩阵培养模式,深化数智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数智化教育”改革体系,持续优化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边疆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的北疆新篇章。
图文:教务处
编辑:燕书羽 初审:刘燕荣 复审:云桦 终审: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