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11月17日,2018年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年会暨“全球化背景下多民族国家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由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承办,《世界民族》杂志社协办。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郝时远,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自治区工会主席、中国蒙古学学会会长吴团英,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方勇,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杭栓柱,我校党委书记黄雅丽,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烟台大学二级教授、烟台大学党委原书记崔明德,国务院学科组评议组民族学学科召集人、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主任齐木德道尔吉,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原副会长、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原巡视员李红杰,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常士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田德文,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毅松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赵东海主持。

我校党委书记黄雅丽致辞,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黄雅丽书记谈到,民族学是我校特色学科、优势学科,2006年获批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民族学获批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重点研究基地,2013年民族学创新团队入选自治区创新团队,2015年我校成立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高等研究院”,2017年获批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今年,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民族学学科发展,学校新增了民族学人类学学院。黄雅丽书记表示,各位专家学者齐聚内蒙古师范大学,研讨多民族国家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意义重大,对推动世界民族学的理论吸收、借鉴、创新和应用研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对推进我校一流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毅松在致辞中谈到,本次学术研讨会以全球化背景下多民族国家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为主题,是从世界民族研究的学科理论视野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的学术举措和智慧贡献。希望能以本次学术研讨会为契机和平台,深入开展对世界多民族国家治理的研究,不断提升在多民族国家治理中的国际影响力和智库作用,促进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思想和智慧。

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方勇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被写入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命运的责任意识,彰显了我们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使命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对制度依托和平台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待本次会议能为国家的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力所能及的智力支撑。

开幕式结束后,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郝时远以《世界民族问题变局与共同体的中国理念》为题作了主题报告。


我校副校长赵东海主持会议开幕式
据悉,本期会议为期一天,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田德文,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原巡视员李红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世界民族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秘书长周少青,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烟台大学二级教授、烟台大学党委原书记崔明德等在内的诸多专家学者将进行会议发言,聚焦全球化背景下多民族国家治理中的挑战与应对、危机与反思、历史与传承、理念与构建等主题,围绕国家大政方针献计献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