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内师要闻 > 正文

我校参与承办的2025亚洲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在鄂尔多斯市举办

时间:2025-09-15 浏览量:

本网讯 9月12日至14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Society联合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和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联合承办的2025第九届亚洲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军,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邱冬阳,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向东,党委副书记、校长宫箭,副校长金良,大会执行主席、澳门科技大学教授王文敏,大会执行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刘宏出席开幕式。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公茂果主持开幕式。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同济大学、捷克奥斯特拉发技术大学、韩国世宗大学、日本下关市立大学等国内外116所高校、7家科研院所以及15家知名企业共计3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大会。

开幕式上,张军、邱冬阳、王文敏、宫箭分别致辞。

张军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与全球产业格局,内蒙古凭借独特区位、生态、文化等优势,既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更是“试验田”。近年来,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动顺应人工智能发展大势,强化顶层设计,确定了“人工智能+”系统布局,制定了“人工智能+教育”改革发展主战略。他表示,亚洲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已成为亚洲乃至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学校能够承办本次大会,既是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区域发展的主动作为,也是开放合作的真诚邀约,期待各方深化交流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向更智能、更安全、更普惠方向发展,以人工智能赋能区域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促进文明互鉴。

邱冬阳在致辞中重点介绍了重庆理工大学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态势。他指出,学校聚焦“国家最紧迫、重庆最需要、学校最擅长”的领域持续深耕,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国防科技”两大鲜明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积极投身于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参与举办了八届亚洲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在2018年初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中第一批人工智能学院,SCIE期刊《智能技术学报》入选中国科学院分区计算机科学大类一区Top期刊,获批全国首批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向着推动中国AI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希望与会嘉宾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深入交流、形成合力、凝聚共识,为智能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亚洲社会的美好未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文敏在致辞中提到,人工智能是当今最具颠覆性和驱动力的科技领域之一,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提升全球竞争力的核心引擎。在此背景下,亚洲人工智能技术大会自创办以来,始终致力于构建一个融通学术、产业与政策的高端平台,共同见证了众多前沿思想的碰撞、重大合作成果以及创新的涌现。期待通过智慧的碰撞与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破解技术瓶颈,推动人工智能在理论、方法、工具、系统及应用各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希望广大专家学者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强化亚洲乃至全球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互信合作,为构建包容、普惠、有韧性的人工智能生态贡献智慧与力量。

宫箭在致辞中介绍了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关情况。他表示,作为一所地方应用高校,学校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近年来持续在智能控制、智能制造、大数据等关键领域投入资源,全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和科研高地。本届大会成功举办,是学校主动服务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契机,更是推动内蒙古乃至我国西部地区人工智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生动实践。期待以此次大会为桥梁,与国内外顶尖高校、科研机构、领军企业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赋予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亚洲人工智能技术大会(ACAIT)”是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高端国际性学术会议,与日本人工智能学会、韩国智能系统学会、韩国信息科学与工程学会、韩国科学技术院等亚洲人工智能相关学会及高校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评价,已被列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品牌学术活动,成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专业会议之一。“亚洲人工智能技术大会”自 2016 年起已在重庆、海南、江苏、浙江、福建、内蒙古等省(区、市)成功举办九届。

本次大会以“AI for Better Life”为主题,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翘楚,围绕人工智能学科发展展开深入讨论,共同探寻人工智能与众多科学领域的学科交叉融合、前沿科技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示范等内容。香港理工大学讲席教授、IEEE Fellow Kay Chen Tan,马来西亚理工大学教授、日本岩手县立大学杰出教授Hamido Fujita,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潘志庚,四川大学教授、国家级人才刘怡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国家级人才董伟生,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国家级人才赵纪军等6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主旨报告。

大会为期3天,设立了“面向科学的人工智能、脑与认知科学、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人机交互与混合智能、智能制造与智慧城市、机器学习与计算智能、多媒体与大模型、群体智能与多智能体”8个分论坛,组织开展了AI青年科学家圆桌论坛、《智能技术学报(英文)》2025全球编委会&青年编委会等多个同期活动。大会共收到来自国内外学者的论文427篇,内容覆盖了人工智能领域内的热点话题和核心技术,正式录用164篇,并选取49篇论文作口头报告。大会共评选出优秀论文5篇,优秀学生论文5篇,优秀海报论文5篇。

大会同期开展了2025院长论坛暨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研讨会,来自全国各高校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东北大学科研院副院长、美国科学院Cozzarelli 奖联合获得者杨金柱,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家级领军人才肖亮,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国家级青年人才苏晓杰,湖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级青年人才肖林,内蒙古师范大学未来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李艳玲,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金涛围绕学校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作了交流报告。

图文:人工智能学院

编辑:燕书羽 初审:刘燕荣 复审:云桦 终审: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