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蒙文版旧版主站盛乐校区
盛乐大讲堂
精彩回顾
当前位置: 首页 > 盛乐大讲堂 > 精彩回顾 > 正文
【社科普及周系列二】内师大青媒人走进园区寻找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 : 2018-06-13     点击量: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社会科学普及第二季度活动周“北疆讲坛”系列——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普及“七进”活动二】

本网讯(文/图 徐欣悦 白琨 杨英浩 李申)6月12日中午,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社会科学普及第二季度活动周内蒙古师范大学系列活动如期开展。当天中午,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县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主题的专场活动在和林格尔县南山文化产业园举办。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任、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边建平带领40名全校各级新媒体学生达人一同走进来喜民居博物馆,在传统与现代间找寻乡愁记忆、寻找文化自信。

在去往目的地的校车上,边老师给同学们发了一张小小的“考卷”。这份考卷很独特,上面都是汉语拼音而没有音调与汉字。在拿到考卷的第一时间,几乎是所有同学都不由自主地跟着汉语拼音读出了考卷上的字词。这份特殊的“考卷”是用来考察同学们对民具的认知的。大家一边拼读音一边相互讨论着,好不热闹。路程不长,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刚好让同学们答完考卷。下车之后,在来喜民具博物馆门口,边老师收回了每个人的“考卷”,并详细地做了点评。

“碾子”、“耧”、“河捞床”、“笸箩”……看着大家千奇百怪的答案,老师解释了这份“考卷”上的所有试题,并阐述了“考试”的用意。这些字词都与农耕文化有关,更与传统民间民俗有关。随后在来喜民具博物馆内,这位80后老师风趣幽默地带全体90后的大学生边参观、边讲解、边演示,让大家在一次次实物的触摸中领略民具这一承载几千年农耕文化所释放出的无穷魅力。

内蒙古师范大学来喜民具博物馆成立与2016年9月,它是我国首个民具博物馆。来喜民具博物馆共有两个展厅,分别以城市历史记忆与农耕文明、草原文明和游牧文化为主题。2600多平方米的面积,18个展区,2000余件展品。展品涉及从民国开始到现在的内蒙古中、东、西部102个旗县(市、区)的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城市时代记忆等内容。在边老师的讲解与带领下,同学们见识到了许多在今日生活中再不常见的民具。婚礼用的娇子、农耕用的水车、碾子、各式各样的手表、收音机、生活用的橱柜碗筷、各种乐器……旧物承载着旧时光的记忆,承载着岁月的沉淀与气质。令人叹为观止的不仅仅是这些保存完好的旧时代的“文物”,更是其背后蕴藏的文化意义。

在没有机械与科技的旧时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与智慧创造着神话。巧妙的农耕器具,精美的装饰用品,生活虽然处于物质贫乏的年代,但精神的富足足以让仅有的物质发挥出无穷的魅力。

一件旧物藏着一段回忆,反映生活的民具也勾起同学们的回忆。文学院的张圆同学说:“旧物诉说着以前的故事,它们带着我回到了那个没有网络,没有车马喧嚣的年代。看着里面的陈迹,想起小时候坐在大树下吃着冰棍等待大人们劳动归来的场景。”

在展厅内的一个希望小学复原的小教室内,同学们规规矩矩地坐好,在这个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教室里上了一堂难忘的课。课堂上,边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许多微缩农耕用具及生产生活用具:木质的迷你小轿子、生动逼真的古井模型、扇车等小物品极具观赏性。边老师的讲解充满了趣味性,在欢声笑语之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在感慨过往岁月的同时我们更对中国的民间文化、传统文化充满了自信。泱泱华夏,文明之邦,在今日我们更应该多多学习多多思考,取长补短,把文化传承下去,把文明应用起来。正如边老师所讲的那样,我们必须实践,去文化浓厚的地方感受文化,把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起来。特别是在游学中善于用“融合”思维去领略地域文化、去感知时代气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了文旅融合的思路,他说,文化和旅游相似,产业链条都比较绵长,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创意的“核心”作用还有待释放。虽然各地都在力推“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不少项目和产品开发也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周边效应,有的也仅仅是产业单链条的不断延伸,并没有形成循环式的驱动效能。

参观结束后,边老师把他带来的师大学生创业团队出品的民具文化创意产品捐赠给了来喜民具博物馆。

在同学们的恋恋不舍中,这次活动结束了。基础教育学院的张萌同学告诉记者:“时间带不走历史的记忆,旧物沉淀着永恒的文化。很荣幸参加到这次活动中,在边老师和师大新媒体的带领下参观来喜民具博物馆,认识民具,了解历史,领略风俗人情。”感受历史,品味文化,在文化中进步,在历史中成长,实践的意义也在此了。

基础教育学院的白琨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走出校园的机会,非常喜欢边老师对民具文化的讲解和对他人生阅历的分享,希望参加更多这样的实践的机会,来开拓我们的视野和思维。”

边老师也给了我们许多参观以外的感触,他说:“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上的享受,它更可以加入你的创意想法变成可触摸的、符号化的链条。”他更鼓励大学生要多参加有意义的实践活动,鼓励大家做积极向上的大学生,以“早晨打鸡血,一天喝鸡汤”的奋进状态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自由时间支配度极高的大学时光里,我们可能需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但只要你想,就一定能出去走一走。参加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开阔眼界的过程、开拓思维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转化,更加深刻地认识自身了解自身,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在文化日渐被重视的今天,文化旅游逐渐成为热点。文化旅游的过程就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这也是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功能之一,它给人一种超然的文化感受,这种文化感受以饱含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为载体,体现了审美情趣激发功能、教育启示功能和民族、宗教情感寄托功能。这一次的参观学习中,我们切身体会到了民俗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美。我们更加坚定了文化的自信,并积极踊跃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去,尽一己之力,成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