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蒙文版旧版主站盛乐校区
专题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新闻 > 专题聚焦 > 正文
我校科研团队在钧瓷考古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发布时间:2025-05-13     点击量:

5月12日,我校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咏梅研究员团队在文化遗产领域权威期刊《npj Heritage Science》发表题为“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Yuan Dynasty Jun glazed stoneware from Yanjialiang site, Inner Mongolia, China”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为探索元代草原地区与中原的陶瓷贸易提供了关键证据。

研究团队对燕家梁遗址出土的20件元代钧瓷残片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镜(SEM-EDS)、X射线荧光光谱(EDXRF)等高精度技术,发现其中16件样品的胎体氧化铝(Al₂O₃)含量显著高于传统河南钧窑瓷器(通常低于30%)。之后,通过微量元素和锶同位素分析,证实这批高铝瓷器与河北定窑元代瓷器的成分高度一致。这是学界首次在钧瓷中发现此类独特配方,颠覆了“定窑不产钧瓷”的传统认知。另一组样品的胎釉成分则与河南中部及西部钧窑瓷器高度相似,表明其可能为中原钧窑产品。结合遗址出土的灵武窑、磁州窑、耀州窑、鹤壁窑等多窑系瓷器,研究证实燕家梁作为元代军事重镇“纳怜道”的交通枢纽,曾是南北陶瓷贸易的重要节点。

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内蒙古燕家梁遗址出土元代钧釉器物的独特工艺特征及其窑口来源,为重构草原丝绸之路物质文化交流图景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未来,团队计划进一步扩大样本分析范围,结合考古文献,深入探讨元代多民族政权下的手工业分工与贸易路线。

该成果系自治区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项目《内蒙古出土瓷器数据库建设》成果。论文第一作者为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石可,咏梅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0494-025-01711-0?utm_source=rct_congratemailt&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oa_20250512&utm_content=10.1038/s40494-025-01711-0